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全面争取建设为现代化高等学校(大学)  2024-11-21  星期四

经世致用 · 开来继往

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1.专业名称:社会文化艺术

2.专业代码:7504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全日制3年。凡在3年基本修业年限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或因休学等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许延期完成学业,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1   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文化艺术大类75

文化服务类7504

文化艺术业90

 

教育84

公共艺术专业人员

2-09-06-08

中学教育教师

2-08-03-01

小学教育教师

2-08-03-02

幼儿教育教师

2-08-04-00

艺术从业人员

中学教师

小学教师

幼儿教师

钢琴考级

声乐考级

舞蹈考级

美术考级


 (二)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一览表

序号

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建议等级

1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湖南省职业院校职业能力考试委员会

合格成绩60分以上

2

中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湖南省职业院校职业能力考试委员会

三级及以上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三级甲等及以上

4

钢琴考级

中国音乐家协会


5

声乐考级

中国音乐家协会


6

舞蹈考级(业余考级)

中国舞蹈家协会


7

舞蹈考级(教师类)

中国舞蹈家协会


8

美术考级

中国美术家协会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群众艺术文化宣传的能力,能在文化馆、少年宫、文化产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业余艺术团等,从事群众文化艺术的普及辅导、组织、培训、表演等工作;面向文化艺术企业从事艺术经营艺术创业;面向早教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专业知识为重,职业技能为要”的“三为”育人目标,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满足毕业要求后,取得中专学历要求。

1素质

Q1: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主要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养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

Q2:职业素质: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Q3:人文科学素质:具有宽阔的视野、良好的科学思想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准确认识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Q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向上,意志坚忍不拔,具有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知识

K1:音乐素养

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对发声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醒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为演唱、教学和社区文化管理等工作服务。

掌握基本的手型、弹奏状态,通过学习弹奏各种练习曲及相应程度的乐曲,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加深对音乐曲目内涵的理解,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掌握三升三降调号以内的视唱练习,两升两降调号以内的单音、旋律听记;掌握各种节奏、音程、和铉;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觉、识谱能力的训练,培养艺术素养。

K2:舞蹈素养

①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②具有音乐、舞蹈、戏曲等基本功和舞台表演的技能。

③能进行一般的舞蹈表演,有组织和辅导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

K3:美术素养

通过对石膏模型、静物、动物、人物的素描与速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把握和造型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能把自己的想法更为顺利的表现出来。

②掌握色彩感觉和色彩造型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总能更好的运用色彩传达信息。

掌握美术与手工的技能与技巧,为学生毕业后能担任美术教学和组织美术活动做好准备。

3.能力

A1:具有钢琴弹奏的能力。

A2:具有音乐视唱的能力。

A3: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有组织和辅导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

A4:具有速写、素描、色彩的能力,具有手工制作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情况

概述本专业一共设置 7个模块38门课程,共计3442学时,190.5学分。具体如表3所示。

 

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学分小计

主要课程∕教学环节

1

公共基础必修课

15

67

语文、数学、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公共艺术、历史、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

2

公共基础限选课

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

3

公共基础任选课

2

3

普通话、信息技术(拓展模块)、历史(拓展模块)

4

专业基础课程

4

22

美术、舞蹈(基本功)、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5

专业核心课

9

48

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声乐、钢琴、歌唱与指挥、键盘与歌曲伴奏、素描、色彩、速写

6

专业拓展课

3

10

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手工制作

7

集中实践课

3

33.5

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教育


合计

38

190.5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及要求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4所示 

主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素质目标】帮助中职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中职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坚定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立场;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

【能力目标】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2.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的专业实际设计自己的理论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形式。

2.实践教学形式可以有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辩论赛、演讲、时事评论、故事会、小品制作和演出、经典读书会、红色旅游以及资料搜集和展示等等。

3.教学不仅要突出理论特色更要注重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建设社会,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4.除了课堂教学外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勤动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重温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多结合学生实际分配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意识。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高中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1.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

2.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3.挫折心理与情绪调节;

4.学生学习心理;

5.学生人际交往与恋爱心理;

6.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

1.激发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会自我分析,培养内省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建设、自我突破。  

2.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为课程的切入点,以提升职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而开展的专题式体验教学,通过课堂当下的问题讨论、知识讲述、案例分析、心理测验及心理游戏为课程支点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促进自我心灵的成长。

3

哲学与人生

【素质目标】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能力目标】提高中职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4.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5.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素质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知识目标】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自觉践行礼仪规范,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3.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4.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5.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6.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7.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8.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9.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0.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1.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1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5

语文

【素质目标】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自学语文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注重优秀文化的积累和熏陶,拓宽文化视野。

【能力目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现代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3.中华经典典籍导读;

4.中国古典诗文鉴赏;

5.中国近代诗文鉴赏;

6.中国现代诗文鉴赏;

7.语言表达交流;

8.应用写作训练。

1.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

2.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内容的思想性,实施课程全过程育人;

3.运用视频、音频、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采取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

4.教学在多媒体教室,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等。

5.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6

数学

【素质目标】具有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习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着力于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职业技术所需要的数学技能,增进信息意识和计算能力。

1.集合、充要条件;

2.不等式、函数;

3.三角函数;

4.数列;

5.平面向量;

6.平面解析几何等;

7.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8.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9.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1.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

2.采取案例教学、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专业案例引入教学;

3.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4.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7

英语

【素质目标】具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够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1.城市与国家;

2.文化习俗;

3.环境保护 ;

4.名人;

5.气候与天气;

6.假日与节日;

7.疾病与健康;

8.工作与就业;

9.社会交际;

10.科学技术;

11.人际关系;

12.个人信息;

13.名胜古迹等。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

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

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8

体育

健康

【素质目标】形成健康的行为   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 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田径;

2.体操;

3.球类;

4.武术;

5.气排球;

6.篮球;

7.羽毛球;

8.乒乓球;

9.体育保健。

1.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发现式、技能掌握式、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主动体育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采用“研究完整法与分解法。讲解法与示范法。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的方法组织教学。

9

信息技术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计算机基本应用;

2.Word文档制作;

3.Word长文档制作;

4.Excel表格处理;

5.Excel高级图表;

6.数据统计分析;

7.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8.Office联合办公;

9.信息检索;

10.简单图像处理。

1.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实施全方位育人;

2.以任务驱动,情境式案例教学,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作品、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

10

公共艺术

【素质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知识目标】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

【能力目标】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意表达。

1.音乐鉴赏与实践;

2.美术鉴赏与实践;

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

3.遵循身心发展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适应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11

历史

【素质目标】培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历史人文素养,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人类文明多元共生,互学互鉴、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

【知识目标】知道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了解历史时序,了解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2.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3.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4.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5.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6.夺取全国政权的人民解放战争;

7.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9.“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10.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迈进新世纪。

1.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2.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行为训练法、话题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4.采用“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

12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素质目标】培养爱国、爱校、爱集体意识和热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信坚强、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作风;

【知识目标】了解学校及各学校的基本情况、熟悉校园环境,掌握职高学习和职高生活的基本规律;通过入学教育,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确立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能力目标】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服从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学习的认知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的能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1.纪律教育;

2.专业教育;

3.礼仪讲座;

4.国防讲座;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

6.国学讲座;

7.法律讲座;

8.心理讲座;

9.安全教育;

10.正步的行进与立定   步伐变换 特色拓展科目训练;

11.队列、方队的展示练习  特色拓展科目训练。

 

1.入学教育旨在引导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院、系部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新的学习环境,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方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形成与大学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为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军事训练旨在使学生在军事生活环境中经受锻炼,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培养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作风。通过对学生的严格组织,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3

安全教育

【素质目标】中职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积极努力。

【知识目标】通过安全教育,中职学生应当了解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安全教育,中职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1.法律法规、校纪校规

2.出行平安、交通安全

3.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4.社会实践与求职安全

5.心理安全

6.文化安全

7.高中学生危机事件应对

8.网络安全

9.校稳定

1.课堂教学可采用教师、同学联合讲课和教师归纳小结;多媒体、视频配合;分组讨论和辩论、学习心得展示等,要利用好每篇中的“案例导入”、“安全知识”等。引导同学们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统一起来,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案例要有代表性能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

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自觉性。

14

劳动教育

【知识目标】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掌握合法劳动的具体要求,理解合法劳动的重要意义;理解专业实习实训(含实验)中劳动实践的价值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理解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指向;掌握创新劳动的概念,感受创新劳动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明确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觉抵制“神创造人”等的各种错误观念和迷信思想;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提高合法劳动能力;掌握专业实习实训(含实验)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劳动实践所需的设计、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负责、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理解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劳动氛围;充分认识到创新劳动的个体价值,感受创新劳动对劳模人物成就精彩人生的价值引领。

【素质目标】科学认识自然界—劳动—人类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学法、懂法、用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合法劳动的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形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通过学习和感悟劳模身上的“闪光点”,培养自己的劳动品质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劳动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善于在自我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创新劳动,创造出彩人生。

1.宣传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此外,通过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以及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或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的理念。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次,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班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学习内容的指标体系和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

1.以普及劳动科学理论、基本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讲清劳动道理为教育的着力点,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2.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切实体会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5

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

【素质目标】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热爱劳动和生活的观念,体验自身的劳动技术能力、建立质量、效益、合作、安全、环保等现代技术意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知识目标】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

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强化基本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动手又动脑的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探究、反思与创造;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能调查分析需求,并根据需求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获得从事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体脑结合,提高技术设计和创新能力。

1.家政领域:烹饪、洗涤,家电的使

用、保养和维修,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等

2.技术基础领域:继续学习劳动技术,掌握操作学习的一般方法,感受技术的奥秘与价值。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提高技术审美能力,丰富劳动体验,增进创造的愉悦。

3.职业引导学习领域:关注社会职业,学会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敬业爱岗的意识。进行职业意向的初步选择,接触和分析一些创业案例,初步认识创业的过程和意义。

1.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

2.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

3.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做好父母的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

4.与社会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的义务劳动,如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清扫公共场所   ,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进行任何一种劳动都是无比光荣的;

5.与团党员活动相结合:利用团员党员的创造活动、劳动主题会、访问等进行劳动教育,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受到教育。

 

(2)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设置及要求

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5所示。 

5 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中国传统文化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知识目标】熟知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领会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文化精髓;熟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熟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艺术等文化成果;熟知中国传统服饰、饮食、民居、婚丧嫁娶、节庆等文化特点及习俗。

【能力目标】能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名篇佳句;能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能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能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能从文化的视野分析、解读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

1.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传统宗教思想

4.中国语言文字发展

5.文学典籍

6.书法绘画

7.乐舞戏曲

8.中医养生

9.传统科技

10.节日民俗

11.美食名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通过教学考核,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3.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学生形成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格素养。

2

职业素养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掌握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及基本框架、工作的意义;理解职场价值观要求。掌握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沟通的基本理论、方式、方法及作用。熟悉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体验、知行、慎独的含义;职业礼仪的重要性、内容;团队构成基本要素、团队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情绪的功能、情商在成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具有与职业通用能力及试礼仪的方法和技巧。

1.职业价值观

2.职场道德

3.职场礼仪

4.职场沟通

5.职场协作

6.时间管理

7.情绪管理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2.采用活动体验式、情景式,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为依据,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3.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4.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方式进行


 

(3)公共基础任选课程设置及要求

公共基础任选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6所示

6 公共基础任选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普通话

【素质目标】树立使用标准语言的信念,勇于表达,善于表达;了解口语表达的审美性和社会实践性,使学习与训练成为内心的需求和自觉的行为。

【知识目标】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技巧、说话技巧;

掌握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读、话题说话的方法。

【能力目标】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针对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读音错误和缺陷进行训练,并了解朗读和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做到正确发音,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或演讲

1.    普通话基础知识

2.         普通话的声母及训练

3.         普通话的韵母及训练

4.         普通话的声调及训练

5.         普通话的音变

6.         单音字词辅导

7.         多音字辅导

8.         短文朗读辅导

9.         命题说话训练

10.     模拟测试

1.《普通话》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它有着明确的考试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但不能违背内容标准。

2.采用课堂讲授、训练、示范、模拟训练的形式,精讲多练,建议理论讲授时间占1/5,活动实践占4/5。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媒体、录音机物质工具,最好能做到学生训练全程录音并及时播放正音。

2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能够主动、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信息。培养具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

【知识目标】

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的特征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与操作。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采用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界定问题,能够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1.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

2.小型网络系统搭建

3.实用图册制作

4.三维数字模型绘制

5.数字媒体创意

6.演示文稿制作

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教师准确掌握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目标及任务,发掘课程中德育要因素;

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

教师应依托产教融合,通过课程内容延伸扩展,结合学生专业将信息技术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3.体现职教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3

历史(拓展模块)

【素质目标】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目标】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加深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初步学会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分析改革的成败得失,学会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在交流中倾听他人的见解,加强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世界近代史

5.世界现代史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专业课程设置及要求

(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7所示。 

7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美术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道德感和审美情趣、艺术激情与创造力,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了解绘画基础知识和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创作方法,理解形式美的规律。

【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进行绘画游戏指导。

1.美术基础;

2.色彩图案;

3.造型练习;

4.绘画游戏。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讲授法、演示法、欣赏分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2

乐理与

视唱

【素质目标】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热爱音乐;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简单节奏视唱练习、单音、音程、和弦听记训练等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能听辨一个八度内的单音、音程及简单的节奏组合;能利用五线谱、简谱演唱与听记简单的歌曲旋律。

 

1.乐理部分:音的产生;记谱法;节奏与节拍常用记号;音程、和弦调、西洋大小调、民族调式;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2.视唱部分:节奏练习、视唱练习、单词简单视唱练习、较复杂的带词旋律视唱练习;

3.练习与训练常用42、43、44拍子的视唱、节奏训练;听记: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练习法。

3

舞蹈
 
(基本功)

【素质目标】热爱舞蹈,愿意刻苦训练,具备舞蹈教师的优雅气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素质和艺术修养。

【知识目标】了解舞蹈的定义和分类,舞蹈的常用术语等基础知识;熟悉各个民族的基本舞蹈风格特点,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具有较好的舞蹈基本功,有一定的舞台表现能力。

1.舞蹈基础知识:舞蹈的起源、定义、分类;舞蹈常用术语,舞台结构以及人体结构图;

2.软开度与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方法以及简单的技术技巧练习;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活动图片、课堂组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期末技能测试与平时作业回课的形式进行课程评价的考核体系,期末测试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考核要求分组进行现场测试;

5.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配备舞蹈教室、多媒体影音设备辅助教学。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8所示。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中国民族民间舞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控制能力及表现力,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顽强拼搏、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舞蹈文化,再以身体训练为基点,进行动律分析,掌握各种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同时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对民间舞进行发展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和编排能力。

【能力目标】能独立舞蹈,舞姿优美,动作协调,音乐理解能力好,表演自然并符合其表演舞蹈的风格特征和审美习俗。

1.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理论知识、动律、组合

2.基本概况、共同特点和发展状况

3.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组合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简史;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活动图片、课堂组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2

现代舞

【素质目标】热爱舞蹈,愿意刻苦训练,具备幼儿舞蹈教师的优雅气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素质和艺术修养。

【知识目标】了解流行舞的风格,并且掌握流行舞几种的基本技能,还有基本套路。并通过流行舞的练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当代流行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等,扩大学生对舞蹈的眼界,提高学生现当代舞蹈的基本表现力。

【能力目标】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流行舞表演的各种复合性技巧,并加以表达出来。

1.街舞的基本步伐

2.现代舞的基本训练

3.爵士基本的动作训练

4.街舞和现代爵士的结合训练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简史;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活动图片、课堂组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3

声乐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荼态度,能胜任工作所需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外以及各民族和当代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初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和处理作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

【能力目标】能够演唱各种风格、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地塑造较完整的艺术形象。

1.歌唱的基本原理

2.歌唱的呼吸训练

3.呼吸训练、共鸣原理、歌曲演唱

4.U母音训练、歌曲演唱

5.A、U母间训练、歌曲演唱

6.O母音训练、歌曲演唱

以理论讲授、技能训练和教师范唱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4

钢琴

【素质目标】具有钢琴演奏的礼仪和规范的演奏姿势、演奏习惯,热爱不同风格的键盘音乐作品;具有良好的钢琴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钢琴音乐表演与钢琴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学会独立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合奏训练,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1.钢琴基础知识模块:钢琴简介、钢琴弹奏的基本常识;

2.钢琴键盘模块:音符与键盘表、高、低音谱表的识辨;基本拍号:42、43、44;左右手指法、左右手分工基本练习曲;

3.练习曲模块:哈农钢琴指法练习;

4.音阶模块:C、D、F、G大调音阶,琶音练习、a小调音阶,琶音练习;

5.乐曲模块:《小星星》《玛丽有只小羊羔》《亲亲我》等。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加入流行性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在大纲的基础上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5

歌唱与指挥

【素质目标】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着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戏剧、戏曲、曲艺、话剧、诗歌等姊妹学科知识的学习,从中营养的吸取以及随着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的提升,自然能在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美学观点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正面意义,从而达到本课程对选课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方面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发展沿革与基本脉络,学习和了解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训练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基本理念与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分别站在合唱队与合唱指挥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和审视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而运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去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方法,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完善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之目的。

【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并能独立地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与方法对合唱作品的曲式与结构进行准确地分析;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独立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指挥的职责与要求及基本原则等知识的学习,运用各种拍子的指挥法和指挥构成的各要素,学生应具备对不同的作品设定不同的演唱风格或指挥原则的基本专业能力;且应同时具备独立完成“案前工作”并对作品做出最佳的演唱设计方案及详尽的排练计划的专业能力; 在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各项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还应具备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各种合唱与指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1.    视唱作品;

2.         合唱的和谐;

3.         四声部根据要求进行合练与细排;

4.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与站位;

5.成品练习。

1.启发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对学好该课程至关重要;

2.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其他综合性的文化修养以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加强自身对其他姊妹艺术,如:戏剧、影视、诗歌、曲艺的学习和了解以提高对音乐作品形象把握的准确性;培养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利于丰富创作的想象力。

3.理论与实践交融、教师与学生互动被始终贯穿于本课程开设的全过程,启发与探究结合、情境与合作并进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和常态性的课堂训练环节展现独特的教学理念,使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可接纳性。

4.鼓励学生通过媒体、网络、电子图书资料等多途径频繁观摩专业的、高水平的示范演出或演唱,阅读有关合唱指挥类的国内外论著,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休养。

6

键盘与歌曲伴奏

【素质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生态度;良好的音乐审美素质和人文艺术修养;乐观、大方的健康人格。

【知识目标】熟识乐谱、键盘乐理知识;掌握钢琴弹唱和伴奏的基本技法知识;掌握歌曲即兴伴奏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方法知识;掌握和弦知识;掌握歌曲的伴奏音型。

【能力目标】熟练的钢琴弹奏与弹唱能力;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初步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节奏感及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初步具有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1.    乐理知识;

2.         和声知识;

3.         伴奏音型编配;

4.         儿歌弹

1.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的相应职业能力;

4.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结合先进的教学视听资源,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接收知识,让学生充分体现在快乐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7

素描

【素质目标】

1. 树立素描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 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

3. 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知识目标】

1. 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

2. 熟悉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

使学生尽快掌握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和法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造型中的形态和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素描造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1.美术欣赏概述

2.平面形画

3.透视知识

4.素描

1、给学生讲述必要的素描知识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

3、尝试临摹素描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如何画素描。

4.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的审美知觉,培养他们勤与思考、善于表现自我感受的能力,并加以引导。

 

 

8

色彩

【素质目标】

1.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博大的艺术设计胸怀。

2.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技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知识目标】

1.能体会色彩的情感品格,熟悉色彩设计的审美法则

2.培养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培养色彩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色彩的设计思维能力

1. 图案基础知识

2. 图案练习

3. 色彩基础知识

4. 装饰画

5. 水粉画

 

1.    本课程以项目教学为主,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着重训练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2.    要求针对每个项目的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实践训练,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作品讲评、范图欣赏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理解能力和美学素质。

 

9

速写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进行深入探索的艺术精神   、大幅提高形式美感、艺术观感等。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速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分析、综   合形象能力和熟练的造型能力;

【能力目标】

能以迅速、简练、概括和鲜明而又多样的表现手法对艺术形象进   行瞬间捕捉,表达强烈的个人感受。 

 

1. 初识速写

2. 基础速写

3. 创意速写

4. 写生与创作

 

1.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

2.    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范画、幻灯实例,体现直观性、趣味性;采用对比交流、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主体性、过程性、创造性,方法上避免机械的模仿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创新意识。运用欣赏交流、观察写生、师生共同创作、作品展览等形式展开教学。







(3)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9所示。

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幼儿

心理学

【素质目标】形成理解、关爱和尊重婴幼儿的专业思想;树立科学合理的婴幼儿观以及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认同早期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婴幼儿在动作、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化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了解婴幼儿常见问题行为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能力目标】能运用相关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生活和教学实例中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解决托育机构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2.幼儿注意的发展

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4.幼儿记忆的发展

5.幼儿想象的发展

6.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7.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8.幼儿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

9.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

1.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凸显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与职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通过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合理用信息化手指导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基本知识与理论。

3.通过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教实践中题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岗位适应能力。

4.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2

幼儿教育学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敵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知识目标】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幼儿教育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力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1.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任务和原则;

3.         婴儿教育;

4.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5.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6.         幼儿园课程;

7.         幼儿园教学活动;

8.         幼儿园游戏;

9.         幼儿园日常生活、劳动和节假娱乐活动;

10.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1.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2.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1.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凸显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与职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做”合一。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了解我国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掌握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能力。有助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好坚实基础。

3.在教学中,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

手工制作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技能和造型技巧,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教学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实践,充分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技巧、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合理实施教学。

【能力目标】敏锐地发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1.    平面纸工;

2.         立体纸工;

3.         泥塑;

4.         缝、补、钩、织、绣的技法及应用;

5.         利用废旧物造型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条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2.注意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模具和具体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视频,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课程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3.带领学生分阶参观不同形式的博物馆、看展览,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美术发展动态,增强审美能力。

4.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去听课或见习,培养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4.集中实践课程设置及要求

集中实践课程设置及要求如表10所示。

10 集中实践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社会实践

【素质目标】培养对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知识目标】,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能力目标】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开展勤工助学,能运用所知识为社会服务。;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增加对社会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城市某一地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农村、城市社会主义改革某一方面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③农村、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⑤社会热点问题;

2.劳动锻炼。下乡、下厂锻炼的基本情况;生产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收获和取得的成效;

3.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扫盲补习、知识讲座、科技咨询、技术协作等。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结束后,应写出此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1.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

2.深入工农,,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

3.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

4.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2

毕业实习

【素质目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社交能力的基本素质。

【知识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并了解这些知识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熟悉相关技术领域的工程设施与相关的设备,了解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过程;学会适应现场、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カ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具有在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项目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习总结能力

1.了解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日常管理条例与制度。

2. 幼儿园/早教机构中保育员、配班老师、主班老师岗位实训。

3.劳动合同的了解与学习。

4.实习总结撰写。

1.注意毕业实习与学校教学内容相衔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式的实践内容;及时进行实习总结、交流心得;处理好知识积累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2.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一岗位需求能力一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3.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4.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毕业教育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对学生们进一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

【知识目标】毕业生面对社会应有的心理准备。学生只有“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力目标】主要通过形势分析、个人困惑、心理调适、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就业理念和岗位适应能力。

1.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综述

2.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综述

3.我的人际交往

4.毕业生面对社会应有的心理准备

5.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1.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结合小组研讨法和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将毕业教育课程分为以上几个项目,按项目的具体要求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价。

2.学生用座谈和讨论的方式,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炼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教师只进行适当的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价、升华。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进程表

表11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学时分配

年级/学期/教学周/课时数

考核
  方式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1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课

2

36

36

0

2*18W






考查

110000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课

2

36

26

10


2*18W





考查

1100003

哲学与人生

必修课

2

36

36

0



2*18W




考查

1100004

职业道德与法律

必修课

2

36

30

6




2*18W



考查

1100005

语文

必修课

11

198

120

78

4*18W

4*18W

2*18W

2*18W



考试

1100006

数学

必修课

8

144

120

24

2*18W

2*18W

2*18W

2*18W



考试

1100007

英语

必修课

8

144

90

54

2*18W

2*18W

2*18W

2*18W



考试

1100008

体育与健康

必修课

8

144

44

100

2*18W

2*18W

2*18W

2*18W



考查

1100009

信息技术

必修课

8

144

44

100

3*18W

3*18W


2*18W



考试

1100010

公共艺术

必修课

2

36

16

20

1*18W

1*18W





考查

1100011

历史

必修课

4

72

72

0

2*18W

2*18W





考查

1100014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必修课

3

60

10

50

2W






考查

1100015

安全教育

必修课

1

18

18

0

1*18W

1*18W

1*18W

1*18W

1*18W

*

考查

1100016

劳动教育

必修课

5

90

0

90

1*18W

1*18W

1*18W

1*18W

1*18W


考查

1100017

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

必修课

1

18

0

18


*






小计

67

1212

662

550








公共基础限选课程

120000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修课

1

18

18

0

1*18W






考查

1200007

职业素养

选修课

1

18

18

0

1*18W






考查

小计

2

36

36

0








公共基础任选课程

1200009

普通话

选修课

4

72

30

42


2*18W

2*18W




考查

1200006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

选修课

2

36

0

36




1*18W



考查

1200004

历史(拓展模块)

选修课

2

36

30

6

1*18W



1*18W




小计

8

144

60

84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
  基础
  课程

2109101

美术

必修课

10

180

80

100

10*18W






考试

2109102

舞蹈(基本功)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考试

2109103

基本乐理

必修课

4

72

50

22

4*18W






考试

2109104

视唱练耳

必修课

4

72

20

52

4*18W






考试

小计

22

396

162

234








专业
  核心
  课程

2109201

中国民族民间舞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4*18W




考试

2109202

现代舞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4*18W


考试

2109203

声乐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考试

2109204

钢琴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考试

2109205

歌唱与指挥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考试

2109206

键盘与歌曲伴奏

必修课

4

72

12

60





4*18W


考试

2109207

素描

必修课

8

144

44

100


8*18W





考试

2109208

色彩

必修课

8

144

44

100



8*18W




考试

2109209

速写

必修课

8

144

44

100




8*18W



考试

小计

48

864

204

660








专业
  拓展
  课程

2109301

幼儿心理学

选修课

4

72

50

22







考试

2109302

学前教育学

选修课

4

72

50

22







考试

2109303

手工制作

选修课

2

36

0

36







考查

小计

10

180

100

80







集中
  实践
  课程

3100401

社会实践

必修课

3

60

0

60



2W




考查

3100407

毕业实习

必修课

30

540

0

540






*

考查

3100404

毕业教育

必修课

0.5

10

10

0






*

考查

小计

33.5

610

10

600








总  计

190.5

3442

1234

2208









(二)学时与学分分配

学时与学分分配如表12所示。

12  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

门数

学分小计

学时分配

备 注

学时小计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20

77

1392

40%

其中选修课程360占总学时10.46%

专业(技能)课程

19

113.5

2050

60%

总学时数为3442,实践学时数为2208,占学时比例为64%。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根据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规模,在师资结构上应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进行合理配备学生数。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具体要求见表13

13  师资队伍结构

队伍结构

比例(%

职称结构

副教授及以上

20%

讲师

45%

助教

35%

学历结构

本科及以上

100%

年龄结构

25-35

20%

36-50

60%

50岁以上

20%

双师型教师


60%

生师比


1:7

2.专业带头人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

(2)具有将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做好教研、科研、教改和专业建设工作的能力;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能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并掌握本专业的最近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学科的特点及要求,具有组织制定本专业各类教学文件的能力;

(4)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或到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科研服务能力和过硬的实践能力。

3.专任教师

(1)学历条件: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素质能力:具有教师资格证及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将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学能力;

(3)实践经历:至少有一年艺术教育服务经历。

4.兼职教师

外聘行业兼职教师应从艺术培训机构聘任。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2)具有5年以上艺术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按照完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教学要求配置,每个场地满足一次性容纳50名学生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专业课程的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见下表(以200学生数为基准)。

表14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与设备名称

班均台套数

主要实训项目

1

舞蹈实训室

DVD音响设备

1

《舞蹈基础》

把杆、大幅面镜子

>40m

柜式空调

一台

凳子

10

收纳柜

2

2

电钢琴实训室

电钢琴

32

《钢琴基础》

《歌曲演唱》

数字演示与监控平台

1

展示柜

3

各种装饰小物件

若干

3

绘画手工实训室

实物展示台

4

《美术基础》《手工制作》《儿童画欣赏与创作指导》

数字多媒体教学系统

1

各类石膏、模型、实物等美术用具

5

展示柜

4

手工制作常用工具

50

4

乐器实训室

电子琴

2

电子琴、吉他、视唱练耳、架子鼓、响铃、三角铁等。

双排键

6

架子鼓

1

响铃、三角铁等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系列设备

5

5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教学电脑

200

计算机实训教学:《信息技术》

服务器及网络设备

1

教学软件套装

1

投影仪

3

婴幼儿各类游戏活动实训系列设备

若干套

 3.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1)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艺术、教育见习与托幼机构教师等相关实习岗位。

(2)根据《湖南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湘教发〔2016〕3号)相关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应园舍安全、资质完备,园务管理、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保教质量优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

(3)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骨干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并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

(4)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要安排专人负责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行课堂。学习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专业图书文献配备不少于1000册,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专业教学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幼教、早教产业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教学的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设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 态更新、满足教学。校内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方便师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查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 慕课、超星和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等数字资源,学习通、雨课堂、职 教云、智慧职教等进行网络授课,实现线上线下翻转课堂,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积极开发与利用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应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有效各种利用线上、线下数字化资源,激发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推广开放共享、优化配置数字化资源的经验。

(四)教学方法

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等,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1)专业(技能)课程主要采用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音像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认识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采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示范法、小组合作法,倡导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教学,实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实时交互、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采用现场考核、考试、职业技能比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1.现场考核:实训为主类课程主要采取现场考核单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结合起来,不仅评定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2.考试:理论为主类课程主要采取考试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3.职业技能比赛:积极鼓励和组织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宁乡市、长沙市、湖南省三独比赛、职业技能比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4.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积极组织相关动员与辅导、报考等工作帮助学生获得如钢琴、舞蹈、声乐考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二乙及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业提供更多保障。

(六)质量管理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果。具体包括:

1.教学管理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运行,学校制定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关于教学日常管理的《教师工作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方法》等;敢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实习实训工作管理规定》等,关于教师管理的《专任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学生管理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认定处理办法》等。

2.督导评价制度保障

在校级督导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教师公开课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学校与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等建立人才培养社会评价机制。通过持续召开教育实践基地、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意见反馈与交流会等举措,全面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与成效和岗位需求的多主体调研,定期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据此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持续改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与具体课程设置。

九、毕业要求

1.学籍管理要求: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素质要求:达到本方案和依据本方案制定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及人文素养、科学文化、职业能力等三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要求。

3.学业要求:完成本专业所规定的课程、实训科目且成绩合格;凡所规定的课程、实训科目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重修或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4.学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本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160学分;

5.社会实践要求:完成本专业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凡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实习,直至合格后方可发放毕业证书。

6.证书要求:鼓励获得保育员、育婴师、营养师证等相关行业证书;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二级乙等以上成绩。

7.毕业考查: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公共基础课程普测、专业考查。毕业实习18周,且鉴定合格。

8.其他要求:无纪律处分和其他违法行为或已被解除;符合学校制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上一篇: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篇: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顶部
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QQ QQ咨询
办事指南 办事指南
在线报名 在线报名
来校路线 来校路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